車禍也可以鑑定?讓專家幫你判斷
發佈於 2020/10/20| 最後更新 2025/02/24
發佈於 2020/10/20| 最後更新 2025/02/24
PAMO長期在車禍領域提供服務,不論在鄉村還是都市,車禍案件總是多如牛毛。在「他的車禍故事」專欄中,PAMO會分享網友的車禍經驗,以及PAMO的分析與法律建議。
希望您能從別人的故事中,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!
以下的故事經過PAMO重新編輯與排版,所涉及的個人資料皆已經過處理。
是這樣的:
之前我騎車在一個路口準備轉彎的時候,後面突然一台機車衝過來,還好我們兩個都有煞住沒撞到。
對方阿北碎念了幾句之後,就準備騎走,結果後面突然又有一台汽車衝過來,直接把那個阿北撞飛。後來警察到現場,把我們三台車的駕駛都叫去做筆錄。
一個月後初判表下來,我跟騎車阿北都沒有違規,反而是那台汽車『未保持安全車距』。
結果現在那個開車的人,一直說是因為我害那個騎車阿北停下來,他才會撞到阿北,應該是我要賠阿北錢。
前陣子已經調解失敗了,現在又出現一個什麼車禍鑑定的通知書,我應該要去嗎?
該負責的不負責,滿腦子就想把別人拖下水,去做車禍鑑定有機會改變結果嗎?
「這個車禍鑑定跟之前那個調解有什麼不一樣?」
很不一樣。
調解的目的,在於協調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;而車禍鑑定,則是要把這場車禍的事實與證據,再重新認定一遍,過程不會涉及任何紛爭解決方案的擬定。
「這樣我還要去嗎?初判表都寫我沒違規了耶」
要,否則就會完全交給對方說故事。
在車禍鑑定會的過程中,委員會請所有當事人描述一次車禍的發生經過,如果有行車紀錄器或是監視器之類的影片,也會播放出來讓大家確認。
如果你不去的話,就等於放棄了說明車禍發生經過的機會。
「那我去的時候要說什麼?」
講「車禍是怎麼發生的」,而且最好跟筆錄講的內容一樣。
在描述車禍的過程中,最忌諱當事人自作聰明,在故事裡面加油添醋。
因為所有委員都會拿到車禍筆錄,如果你講的跟筆錄不一樣,可信度就會受到質疑,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委員的判斷,導致原本不用你負責的車禍,變成你才是那個該負責的人。
車禍鑑定主要的作用是釐清責任、作為談判依據或事訴訟證據,而不是像本案汽車駕駛一樣,把車禍鑑定拿來當成逃避責任的工具喔。